当前位置: 通知公告与图片新闻>>研究院介绍>>简介
 

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简介

 

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是学校直属研究机构,挂靠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专业领域涵盖了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电子工程、电气与控制工程、信息与通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等众多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研究领域

研究院下辖五个研究所,分别是结构设计与集成研究所,供电与牵引驱动技术研究所,悬浮技术与控制研究所,信号传输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及功能与结构材料研究所。研究院专注国内磁浮技术及应用、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技术集成研究,致力于高性能材料、结构轻量化、运行控制、人工智能(AI)、电磁导向、道岔技术、信号分析处理、牵引系统等方向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系统集成及成果应用研究。

人才战略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和引进措施,研究院建成了一支敢扛事、愿做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创新团队。目前,研究院现有教职工18人,具有博士学位14人,硕士学位4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名誉院长杨斌教授是“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重大主题项目首席专家,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冶金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国家铜冶炼及铜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是江西省省级一流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材料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才。名誉院长贾利民教授是“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先进轨道交通重点专项》总体专家组组长,轨道交通控制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教授,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十三五”国家科技发展规划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评估交通领域专家组副组长,“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总体专家组副组长,江西理工大学“清江学者”讲座教授。研究团队还包括电工技术学会会员5人,自动化学会会员5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3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4人,SCI等期刊审稿人10余人。                                         



科学研究

研究院先后承担了工信部稀土专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0余项国家级项目,江西省“03专项及5G示范应用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重点项目2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余项,项目经费超过3000万元。已经形成了PCT专利5项、申报及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发表了SCI等高水平论文40篇,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研究院联合西南交通大学共同研发的“新型稀土永磁磁浮轨道交通系统技术集成与示范”已经通过有关机构的科技成果评价,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内容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并在江西理工大学黄金校区建设了世界首条全永磁载人试验线(虹轨)。该项目于2014年由江西理工大学首次提出,2015年获工信部稀土专项立项支持建设,2016年,江西理工大学联合西南交通大学等单位在校园内建技术验证线,2019年初建设完成并试运行成功。“虹轨”试验线是江西理工大学自主研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新型轨道交通制式。“虹轨”的成功应用,对扩大磁性材料应用领域、带动产业创新升级、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支撑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乡村振兴中国制造2025战略,具有广阔发展前景。

人才培养

研究院现有在校博硕士研究生50余人,研究生培养质量高。研究院积极开放各级研究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研究院成立以来学生先后有20余人次获得全国“互联网+”交通运输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节能减排比赛等国家级比赛奖励共5项,其中冠军1项,国家二等奖1项,国家三等奖3项;获得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西门子杯等省部级比赛共8项,其中省级一等奖2项,省级二等奖2项,省级三等奖4项;获得校级学科竞赛一等奖5项。学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30项、发表论文20余篇。



面向未来,永磁磁浮技术与轨道交通研究院将紧紧抓住新时代发展战略机遇,着力推进科教融合、机制创新,坚持产学研市场化的道路,完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对接功能架构体系,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以技术为支撑,以团队为依托,以共赢为目标的工作理念。围绕永磁磁浮技术及磁悬浮轨道交通领域,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关键行业建设具有一流人才队伍、一流学科方向、一流成果产出、一流科研创新平台的,在国家科技布局和引领行业创新驱动发展中不可替代的新型科研机构!